机械车辆与工程学院
机械车辆与工程学院

学院概况

现有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现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9人,博士26人,教育部机械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吉林省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吉林省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吉林省B类人才2人、D类人才5人、E类人才10人。硕士生导师20人,其中长春理工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3人。

近年来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EI收录150余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

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级科研平台,4个学科研究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15个

现有省级精品课1门,省级优秀课2门省级在开放课程1门;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吉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获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

学生年均获国家级创新项目30余项,省级奖励80余项。

详细内容请登录网址:https://cdjxxy.ccu.edu.cn/



机械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

工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与宗旨,培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基本人文素养,具有机械工程专业思想与工程师意识,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力和适应力,能够将信息、控制、材料和管理等相关理论和知识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和机电产品测试与控制等工程实践中,能够在装备制造、汽车家电等机械工程相关领域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生产运营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电工电子学、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机械设计、机械精度设计、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电传动控制、传感器与智能测试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数控技术等。

毕业去向

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智能装备、汽车铁路、航空航天、轻工船舶、石油化工、工业母机等与机械相关的行业和领域,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制造工艺、质量检验、生产运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工作以及工程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

 



车辆工程(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工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与宗旨,培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基本人文素养,具有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及车辆工程专业思想与汽车产品设计、制造和试验检测等工程实践意识,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力和适应力,具有在汽车、机械等行业和领域从事智能汽车总成及零部件的设计、制造、试验与开发等方面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电工电子学、汽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车辆控制理论基础及应用、机械设计、智能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试验学等。

毕业去向

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汽车、机械等行业和领域,从事智能汽车总成及零部件的设计、制造、试验与开发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工作以及工程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

 



智能制造工程

工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与宗旨,培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基本人文素养,具有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思想与工程师意识,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力和适应力,具有在现代加工制造如汽车、轨道交通、数控机床、农业机械、飞机制造、机器人、家电等行业和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和工程应用等方面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电工电子学、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材料力学、机械学基础、机械精度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智能制造管理科学基础、数控技术与智能装备、机电传动控制、传感器与智能测试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智能化集成系统等。

毕业去向

毕业生主要就业于现代加工制造以及智能装备等领域,如汽车、轨道交通、数控机床、农业机械、飞机制造、机器人、家电等行业和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和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工作以及工程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

 



工业工程

管理学门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大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与宗旨,培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基本人文素养,具有工业工程思想与工程师意识,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力和适应力,能运用机械工程、现代工业工程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解决生产与服务系统的效率、质量、成本及环境友好等管理与工程综合性问题,具有在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和领域从事运营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控制、分析评价、改善创新等方面能力的应用型的复合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电工技术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运筹学、工业企业管理、工程经济学、机械学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学、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毕业去向

该专业为工管融合专业,培养精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和领域,从事产品研发、制造工艺、质量检验、生产运营系统规划设计、运行控制、分析评价、改善创新等方面的应用型复合工程技术工作以及工程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

 



机械工程(与俄罗斯乌斯季诺夫波罗的海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项目)

工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与宗旨。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家国情怀和基本人文素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掌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并具备俄语沟通能力,能够将信息、控制、材料和管理等相关理论和知识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和机电产品测试与控制等工程实践中,能够在装备制造、汽车家电等机械工程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研发、生产运营等方面工作,并能熟练运用俄语处理本专业领域问题的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综合俄语、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动力学、应用流体力学机械制造力学、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电传动控制等。

毕业去向

该专业是与俄罗斯乌斯季诺夫波罗的海国立技术大学联合办学,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智能装备、汽车铁路、航空航天、轻工船舶、石油化工、工业母机等与机械相关的行业和领域,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制造工艺、质量检验、生产运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工作以及工程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学生毕业后也可以赴俄罗斯攻读硕士研究生


合作院校

俄罗斯乌斯季诺夫波罗的海国立技术大学(原列宁格勒军事机械学院)是俄罗斯理工类重点大学,其机械、电子、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激光等学科研究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在长期的光荣发展历史中,为俄罗斯的国防和民族工业培养了7万余名高水平的工程师,其中包括装备系统、武器、弹药的设计师,国防企业的领导、杰出的政党和国务活动家、宇航员等1957年,该校的一批优秀毕业生参与研制并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功勋英雄著名宇航员格列奇科和克里科廖夫均毕业于该校。

培养模式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波罗的海国立技术大学提供部分课程的教学师资。学生可选择以校际交流的方式出国学习,即学生在长春大学进行2年专业和俄语语言学习,俄语水平达到俄方高校要求且成绩符合学校遴选条件者,可在第三学年选择赴波罗的海国立技术大学继续完成本科学业课程,成绩合格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获得双学历(长春大学颁发的高等教育本科学历、学士学位证书;波罗的海国立技术大学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该证书受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如学生本科4年全部在长春大学完成学业,成绩合格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将获得长春大学颁发的高等教育本科学历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