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及计算机技术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现有专任教师61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4人,博士23人,多人次获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吉林省领军人才D类等称号。
✮近三年,学院教师主持和参与纵向科研课题262项、横向课题48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6项,公开发表SCI/EI检索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161篇,发表相关领域著作33部,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69项,软件著作权81项,制定国家标准1项,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56次。
✮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实验实训中心,1个数智化人才孵化基地,27个校外实践基地。
✮近三年,学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71项,其中国家级31项,省级60项;学生获学科竞赛奖项307项,其中国家级80项,省级227项。
详细内容请登录网址:https://cst.ccu.edu.cn/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转型发展示范专业、省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工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与宗旨,培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基本人文素养,具有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熟悉现代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工具使用的专业思想与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力和适应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在教育、企事业单位、各级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等行业和领域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具备继续深造等方面能力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算法设计与分析、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系统设计、软件工程、智能编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
毕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信息类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任职,从事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开发、维护、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
网络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转型发展示范专业、省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工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与宗旨,培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基本人文素养,具有网络工程专业思想与工程意识,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力和适应力,具有在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安全运营、数据通信等行业和领域从事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网络运维等方面能力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Linux系统管理、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网络安全技术、软件定义网络、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网络应用开发等。
毕业去向
毕业生可在信息技术行业、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和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系统规划、运维研发、分析测试、网站开发、网络安全技术等工作。岗位主要为网络技术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运维工程师等。
软件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试点专业、省级转型发展示范专业、省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工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与宗旨,培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基本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具备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具备良好国际视野与终身学习能力,能在软件系统研发与测试、软件应用与维护、软件理论与技术研究等专业领域从事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测试、软件项目管理、新技术和新工具研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建模与分析、软件架构、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测试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Linux系统管理、JavaEE系统应用开发、软件开发新技术、C++高级应用、大数据基础、大型数据库、大数据高级应用、数据可视化等。
毕业去向
毕业生可在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政府机关等相关部门,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实施与运维、数据库设计与维护、大数据应用等工作。
人工智能
工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与宗旨,培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基本人文素养,具有人工智能专业思想与交叉领域融合创新意识,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力和适应力,具有在人工智能相关行业和领域从事研发、应用、运行维护等方面能力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字逻辑、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知识表示与处理、图形图像处理等。
毕业去向
毕业生可就职于政府、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工业智能化、智能金融、智能医疗与教育等行业,从事业务数据的采集、分析,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与训练以及智能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等工作。
网络空间安全
工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与宗旨,瞄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新工科”为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和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培养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信息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应用知识,具备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服务工作能力的网络空间安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毕业生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电子商务、军事、公安等领域的网络空间安全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干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密码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网络协议分析、渗透测试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与法律法规、网络入侵检测与防御、Linux系统及安全等。
毕业去向
毕业生可在信息安全技术行业、党政机关、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网络安全技术研发、网络安全运维和管理、互联网大数据挖掘和分析、互联网舆情监管和规范治理及国际合作、网络空间智能交互等方面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
工学门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ISEC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采用国际通用课程体系,引入国际通识教育理念,强化英语技能训练,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前沿科技,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授课,部分课程由国外师资讲授。
本专业着力培养适应国际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思辨、团队合作和沟通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较高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明辨性思维、科技交流沟通、学术英语写作、国际化课程学习技能、高等数学、概率与统计、C语言编程、JAVA编程入门、面向对象编程、微电子与数字电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操作系统、编译原理与技术、软件工程等。
毕业去向
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互联网行业、金融和银行业、医疗行业、服务业、政府以及教育部门,能够从事智能软件系统设计、开发、工程应用及研究、系统运维与数据管理、教育教学、专业技术培训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