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对跨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跨学科交叉融合和个性化发展,助力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开展微专业招生工作。
一、微专业设置
微专业围绕某一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等,提炼开设一组核心课程,构建新型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组织模式,使学生能够在特定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行业从业能力,提升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每个微专业总学分控制在12学分以内,每学分16学时,学制1年。
二、招生专业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简介 | 具体课程 | 所属学院 |
1 | 智能软件技术与安全 | 以“面向能力育人,面向产出育人,面向需求育人”为专业建设原则,面向企事业单位数智化转型对跨学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智能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掌握智能软件专项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 AI工具实践、人工智能基础与实践、人工智能基础与实践、算法设计、深度学习与实践、网络安全技术 |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
2 | 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 | 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微专业秉承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以“文化创意+”为特色,聚焦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核心内容,培养具有敏锐市场洞察力,掌握文化项目策划及实施技能的复合型跨学科文化产业人才。 | 文化中的商机——文化创意产业概论、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东北历史与民俗文化、电商直播与短视频制作、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分析、文化创意项目工作坊 | 文学院 |
3 | 新能源汽车工程 | 聚焦动力电池、电驱动、智能控制三大核心方向,融合四大学科,以 “理论 - 仿真 - 实操” 培养模式,通过实训掌握关键技术,造就硬软兼通、对接产业的高端应用型人才,赋能产业升级。 | 新能源汽车技术导论、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技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技术 | 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
4 | 增材制造工程 | 增材制造工程微专业聚焦智能制造,以3D打印为核心,融合机械、材料、CAD及智能控制等多学科,培养具备“设计-材料-工艺-设备”全流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服务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需求。 | 增材制造技术概论、增材制造原理、增材制造结构设计、增材制造装备、金属增材制造工艺与质量控制、增材制造综合实验 | 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
5 | 低空无人机技术 | 面向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对无人机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围绕无人机系统开发全流程,培养具备无人机系统设计、开发、应用以及操作能力以及低空安全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 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机器人传感器技术、无人机控制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人工智能 | 电子信息工程 |
6 | 康养食品设计及加工 | 康养食品设计与加工微专业紧扣老龄化社会与特殊人群的健康营养需求,依托食品科学学科优势,以“加工技术创新+安全体系构建”为核心,通过系统化课程与实践训练,培养具备食品营养分析、工艺设计、产品研发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 食品营养与健康基础、康养食品加工、康养食品加工设计及课程设计、康养食品加工综合实训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7 | 种子科学与工程 | 种子科学与工程微专业服务吉林种业振兴,依托学院优势,联合科研院所与企业,采用“理论+实训+项目”模式,培养掌握种子生产、检测、育种与推广的应用型人才,助力省农、林业高质量发展。 |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资源学、植物遗传育种学、生态学、综合实训 | 园林学院 |
8 | 智能计算与数学建模 | 本专业融合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聚焦信息领域,致力于将数学理论转化为实用模型,运用智能计算处理海量数据。培养学生掌握数据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核心技能,使其具备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 | 数学基础与科学计算、优化理论与方法、数学经济建模、机器学习与智能算法、高级智能计算技术、综合建模实战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9 |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微专业面向计算机相关专业,以及理、工、文、医、农、经等学科中与数据及应用开发具有较强关联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学生,以“数据驱动研究创新,需求引导学科融合”为理念引领,介绍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开发方向涉及到的基础大数据分析、平台架构、大数据开发常用语言以及分布式计算框架等内容。以数据为中心,以平台为基础,以应用为工具,讲解如何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具体需求。 | 机器学习、大数据平台原理及应用、大数据分析编程技术、分布式计算框架、大数据行业领域实战。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10 | 证券投资 | 证券投资微专业依托模拟交易平台,解构投资技巧,掌握证券交易全流程。通过模拟赛事加持,检验学习成果,积累实战经验。更重要的是,专业将帮助学生树立理性投资思维,懂规则、知风险,培养投资人必备的合规素养——适配数字化时代的财富管理需求。 | 证券市场分析基础、股票模拟交易实操、基金入门与定投模拟、期权期货投资模拟实操、证券投资模拟赛 | 经济学院 |
三、招生对象
我校大二及以上在校本科生均可报名,不限专业。
四、修读方式
微专业原则上超过30人可开班,授课单独编班,学生不再单独设置学号,使用原学号修读,每名学生限同时修读一个微专业;除实践类课程,其他课程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进行。
五、教学时间及上课安排
报名成功后于秋季学期开课,具体开课时间及课表信息届时见学院通知。上课时间暂定为周一至周五晚上或双休日。微专业排课相关工作由招生微专业所在学院负责。
六、成绩管理及证书发放
招生微专业所在学院负责修读学生的成绩管理,每学期期末汇总成绩并审核,待教务处审定后,发放学校统一制作的微专业结业证书。